海南省的居民,分属汉、黎、苗、回、藏、彝、壮、满、侗、瑶、白、泰、佤、畲、水、京、土、蒙古、布依、朝鲜、土家、哈尼、僳僳、高山、锡伯、门巴、纳西、仫佬、哈萨克、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。世居的有黎、苗、回、汉等族。千百年来,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,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。据历史记载,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。

早在远古时代,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,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,民风质朴、敦厚。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,村寨大小不等,错落有致。 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,在树的空隙处有用竹篱笆围成的小地方,各色蔬菜娇嫩欲滴,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,让人有"走进山间别 墅"的感觉。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,以数目多小表示情意的厚薄。

黎族"三月三

一、黎族的"三月三"(农历三月初三) 
"三月三"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人们称它为谈爱日。
关于它的来历,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。据说很久以前,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,人们度日如年。一天清早,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,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,要想摆脱这场灾难,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,吹起鼻箫诱捕它。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,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。一直吹了三天三 夜,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,亚银赶忙追捕,他追过一座山岗,最后亚银定神一看,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。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。旱灾解除后,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。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,这时亚银赶来,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,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、雷声大作、石裂 山崩,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。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,飞上天空,乡亲们闻讯赶来,目送他们,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,祝他们美满幸福。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,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。

为了庆祝三月三,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。男子上山狩猎,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;妇女在家春米和做粽粑;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。猎物和粽粑作祭品,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,若出猎无所获,则杀鸡代替,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。 节日那天,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,预祝"山兰"(山地旱稻)、狩猎双丰收。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,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,席地围坐,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。

黎族"竹竿舞"

二、黎族的"跳竹竿" 
"跳竹竿"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,也叫"打竹舞"。每逢过年过节,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,欢聚在广场上,跳起"打竹 舞"来。跳竹竿时,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,竹竿一开一合,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,不断地变换着图案,4-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,在交叉的竹竿 中,灵巧、机智、自由地跳跃,当竹竿分开时,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,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,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,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,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:"哎--喂、哎--喂",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。

黎族婚俗。黎族青年的婚恋别具特色,按照黎族习俗,村子里的姑娘长到十六岁,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,单独住在离父母不远的闺房内。闺房多为茅草房,内放一张大床。住进闺房的姑娘便开始了自由恋爱。年轻的小伙子可以随意到闺房内与姑娘聊天、玩耍,姑娘喜欢上的小伙子就留宿房中,不喜欢就让他离开。被姑娘喜欢上 的小伙子经闺女房的自由恋爱之后,由父母正式上门提亲。提亲时要带上一些姑娘爱穿的衣服和槟榔。槟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礼物,带少了姑娘家会不满意。等到正式举行婚礼时,十分热闹,有伴娘与伴郎对山歌,有新婚夫妇在欢乐声中饮幸福酒,还有"逗娘"活动,全村人杀猪宰羊在一起庆贺。 

三、苗族歌舞:

【历史 】
苗族同黎族拥有共同的祖先--东部、南部的蚩尤各氏族部落,被黄帝、尧、舜、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、驱赶,逐渐向南、向西南躲避于山岭;明代嘉靖、万历年间,从广西调防来海南岛戊边的苗族士兵撤防后留了下来,后代变成了现在的苗族,上岛历史已有400 多年,人口约6万人。

【 范围 】
与黎族同居岛的中南部山区,因为入居海南岛时间较晚,加之人少势弱,往往在黎族的居住区里见缝插针,或在深山密林之中。

苗族歌舞

【 住宅 】茅草盖顶的金字型房屋。
【 节日 】海南苗族与黎族同有农历三月三节。
【 蜡染 】是苗族古老的印染工艺,用蜡刀蘸蜡液于白布上绘图,再浸入蓝靛缸染色,然后水煮脱蜡,即显出蓝底白花纹布。
【 服饰 】头用红绸带,或蜡染,或刺绣花角巾束髻;上身为无领、开右襟的青色上衣,束红绸腰带;下身是短裙,扎有绑腿。
【 五色饭 】在三月三节庆时家家制作。有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色,皆用桑叶等植物汁液作天然色素拌于糯米中,然后放进特制的木蒸笼里蒸成。五色饭色彩鲜艳,清香可口,是开胃去火的清凉美食。

四、鼻箫

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,是用五指区特产的白竹制用而成。箫管约60厘米长,两端各有一小圆孔,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,共有4 个小孔,可以奏出7个音节,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,箫身很细,直径只1厘米左右。鼻箫音质很好,曲调优美,别具一格。关于鼻很箫的产生,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 爱情故事。

相传很久以前,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。临结婚之前,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,被峒主发现,被抓起来,峒主硬迫着姑娘嫁给他。姑娘不允,便被关起来。小伙子找了十天十夜,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小洞里。

两人无法相见,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。峒主知道后,又把小伙子抓起来,割掉舌头,发配到一 个荒远的山林里,过了一个月,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。他砍了一节白竹,用鼻吹出自己的痛苦和思恋之情。姑娘心领意会,感动不已。后来,小伙子被峒主抓去处死。死前托人将鼻箫转交给姑娘,不久,姑娘逃出虎口,跪在 小伙子坟前,悲痛欲绝,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。然且,姑娘怀揣鼻箫,长眠在小伙子墓前。以后,鼻箫便一代又一代传下来。

黎族"鼻萧"


五、正月十五换花节

是琼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大盛会,换花节原是琼山特有的民间节日,历史悠久,但是以前换的是香,而不是花,意在香火不绝,如今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换花,其活动的形式、规模、范围、区域也逐年扩大,形成了凝聚着友谊、美好、幸福、欢快为一体的新的乐。 


六、文昌元宵的送灯 

文昌元宵送灯是一项传统项目,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夜晚,人们掌着一盏盏花灯(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"喜"字和36个"寿"字。在灯的正面还印有"招财进宝","连生贵子"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),由一个"灯主"领队,排成长龙,敲锣打鼓,燃放炮竹沿村游行,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 去,鼗灯挂在庙的内外,灯一挂好,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,据说,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,人丁兴旺。

关于"灯主"的产生,还有一番讲究,由于"灯"与人丁的"丁"谐音,人们把"灯"和"丁"联系起来,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,所以"灯主"是以村中有男孩, 家景兴旺的村民轮流当。主要负责筹备资金、联系演戏、跳舞、祭公、送公灯等事项。并且参加送灯的人家必须是生有男孩的家庭,才有权去送灯。

元宵除送灯外,还有跳盅盘舞、演木偶红、琼戏等文娱活动。 


七、古万洲婚姻习俗 

古万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万宁。古万洲的婚姻习俗很有讲究,从订到结婚要以历几个比较复杂的过程:

第一步是"定礼"。必须送槟榔,凡是女子受聘某家就叫做"吃某氏槟榔";

每二步是"纳币"。这里包括送银元礼物到女方,同时,将男女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,请算命生先推算,男女双方是否"相克"如不相克,则可订婚,

第三步是"择吉清期"。也就是选择吉祥之日成婚。在择吉之时,还需向女方送聘礼,可以送金、银首饰、手镯、钱物,也可送猎、酒、米等。结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提出。如果女方家中无丧事或重大变故,一般不能拒绝;

第四步是"成婚"。

结婚的这天,新郎必须亲自来接新娘,新娘坐八抬大花娇,并请乐队吹吹打打举行大宴,亲朋好友前来祝贺,并送钱为礼物,新娘到了新郎家后,先"拜堂", 拜堂行三跪九叩首大礼,然后在上吃"合登酒",酒喝三杯就行,到夜晚入洞房。第二天夫妇双双到大堂上拜见新郎父母,第三天"回门",即新夫妇回访娘家,拜 见岳父岳母。


八、黎族的风俗习惯 

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,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至今已有年。漫长的历史发展,逐步形成了本民首长独有的风俗习惯。

黎族的服饰有别于其他民族,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,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,头上缠红布或黑布,形状有角状和盘状,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,直领或圆领上衣,上衣边沿绣花,并缀以贝壳、铜钱、穿珠等饰品,下穿桶裙,头发扎成球形,插以骨簪或银簪。 

黎放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,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,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、木料、竹子、红白藤、山麻等。木料多用优质、坚固耐用的格木。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,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。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,离地面1尺左右,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,离地面6尺,上面住人。

黎族的历法与汉族不一样,有本民族的历法,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,顺序是:鸡日、狗日、猪日、鼠日、牛日、虫日、兔日、龙日、蛇日、马日、羊日、猴日,周而复始,盛行的节日在:春节、元宵、三月三、端午节、七月十五的鬼节、中秋节、冬节(冬至日)等,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,其次是三月三。 

九、黎族的茅屋与寮屋
 

黎族的茅屋外形很象覆舟,一般用原木、竹子、茅草、红白藤等为材料建筑而成,墙壁多用椰子叶、成毛竹、山竹等编织成围笆围成,屋顶多以茅草、椰子叶、葵叶编织而成。这种茅屋冬暖夏凉,居住舒适。

黎族的寮房是黎族未婚女子的卧室,也是有情人对歌、玩乐和幽会的场所。寮房一般建成在住家的近侧面积为6--8平方米,约2米高,寮房做工考究,尤其是寮 门做工精湛,寮门用竹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图案,有菱角交错的图形,也有波纹形状图形。寮房里陈设简陋,内的低矮的竹床或木床和一张半平方米大小的木方桌或竹方桌,还有灯、镜、梳子、织具等。

黎族的茅屋与寮屋

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着"放寮"的习俗。每个村都有一个至几个"寮房",黎语称"布隆闺",女儿长大了便到那里居住。凡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男子,都可到"布隆" 找寻情人,吹箫唱歌,倾诉爱慕,这体现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。黎族地区婚后"不落夫家"的习俗相当普遍,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视,离婚和寡妇改嫁比 较自由。 
 

全球唯一一首海南新年歌 ... 恭喜发财

海南人南来史略
海南人移民马来西亚的历史与社会活动

移民历史:


海南岛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,北隔琼州海峡,与雷州半岛遥遥相望;东临菲律宾,西南隔东京湾与越南相对;南控一望无际的南洋群岛,因为地理的因素,海南人出洋方便,海南岛的帆船很早就来往马来半岛。


究竟海南人是什么时候就到马来西亚呢?


明实录卷二百十七载:成化十七年,遣礼部给事中林荣往满刺加充正使。由此可知在公元1418年,已有海南人前来马来半岛,但林荣并非经商,亦非移植,而是充当使节。


"琼州府志"卷四十二,页九八八载:"康熙五十六,甲严洋禁商船,不许私造南洋贸易,有偷往潜留外国之人,督抚大使通知外国,令解回正法,再奉旨五十六年以前出洋之人,准其载回原籍"-- 由此可知在1717年时,当有海南岛的船只到南洋了。


又据韩槐准先生考证:在1830年时有帆船由海南岛到槟城经商。


被视为第一位来新加坡的海南人是林崇仁,他在1841年到新加坡。


由上列所述,海南人到马来半岛要比新加坡还要早。海南人前来新马两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最初他们是前来通商,并非移植。至于移植始于何时,史书和私人纪录,均无记载正确的年代,但依据各方的推测,当在百多年前。


十九世纪中叶,海南人才开始移植马来西亚。马六甲琼州会馆成立于1869年,太平琼州会馆初设于1869年,槟城琼州会馆在1870年以前已存在了,可见当时移植到马六甲,太平和槟城的海南已不少了。


海南人大批移植马来亚是在1926年至1930年间,这是由于当时福建、广东两省政治混乱,内战蔓延海南岛,人民生活不安定,所以年轻人多数投奔南洋各地。1935年至1939年间,日本侵略中国,华南各省沦陷,为了生存,华南各省的年轻人,包括海南人,也只好离乡背井,纷纷逃命,到南洋谋生。

早期,海南人南来的目的,并不准备在当地落地生根,所以没有携家眷前来。他们南来目的是赚钱,有了一些积蓄,就返回家乡与妻儿团聚。但在1935年以后,移民的性质稍有不同,他们多数携带妻儿同来,或申请妻子南来,因为他们已有永久居留马来亚的大算。


人口与分布:


海南人在大马华人的总人口中,次于福建人,广府人,客家及潮州人,而居于第五位。依据历次人口统计的数字,可看出海南人的人数:1921年-68200人(包括新加坡)1931年- 97568人(包括新加坡)1947年-157649人(包括新加坡)1970年- 159210人(包括东西马,占华人总人口的45%)1980年人口统计报告书中,并未公布各籍人口的数字,若以我国人口增长率3%来逐年计算,海南人的人数估计约20万。


早期华族移民绝大多数是男性。据新加坡史学者巴克莱(C B Buckely)指出:1837年前,从无华人女性由中国到新加坡。当然,当时马来亚的情形也是同样的。


早期,海南人移民中以男人为主,妇女占少数。据传:1904年第一位海南妇女从海南岛偷藏在船中到新加坡来。在1931年,海南人的女性移民,仅占男性15%。殖民政府在1930年8月 宣布移民限制条列,但妇女与儿童仍可自由入境,不过琼籍女性的移民并不增加,这是由于当时绝大多数的琼籍移民不让妻子南来,是因为要他们照顾在家乡的年老父母,以尽孝道,同时也因为海南人绝大多数是从事劳力工作,收入有限,而他们也并不打算永久居留异乡。已婚者在本地工作三五年后,有人多少的积蓄便荣归家 乡,与家人团聚;未婚者也多返回家乡,而在本地结婚者,多数与外籍女性通婚,其中以广府女子为多。海南人分布在马来西亚各地。据1970年的人口统计显示,159,210人中,西马各州有145,758名,东马两州有13,452名。


海南人是现到西马各地及新加坡,才到东马的沙巴和沙劳越。据说:槟城是海南人在马来半岛的第一个歇脚站。


在各方言群体中,最迟移植马来亚的,可能是海南人。各邑籍华人中,客家人在1801年成立槟城嘉应会馆,槟城广东暨汀州会馆也在1801年成立,槟城汀洲会馆创立于1819年,马六甲潮州会馆创立于1822年。 客、广、福、潮四帮的会馆都比琼州会馆的成立要早。这可说明了各邑籍华族移民中,海南人是较迟移植者。


职业形式:

早 期,华族移民职业的特色是:同某一种方言群体,有着共同的行业,如闽南人经营树胶行,出入口商;广东人经营金铺,酒楼;潮州人经营杂货,米粮;客家人经营药材,当店;兴化人经营脚车店;而海南人则是经营咖啡店与餐室,因此海南人的咖啡店日趋式微,而渐渐地由福州人取而代之。目前,海南人商业是多元化的,有 买卖汽车、金融贷款、汽水厂、电器商、旅馆、树胶小园主等。而自从美华合作社成立后,它更引导海南人从事多元化的企业,朝向经济领域进军。


海南人也从事其他行业,如在胶园里工作,在矿场中当矿工,以及家庭中当雇工,但这种职业形式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了。目前,琼籍的青年大都受过高等教育,所以人才辈出,各行业都有;如医生、律师、工程师、绘测师、大学教授、中小学教师、经济学者、公务员等。


虽然,近三十年来,海南人的商业形式已有所改变,除了经营咖啡酒餐点外,也有经营汽车行,金融贷款,建筑等,但是由于资金不足,未能与其他邑籍人士相竞争。在今日高度竞争的社会中,非得奋起直追不可,否则一定会在经济的激流中被淘汰。

海南鸡饭

海南咖啡+半生熟蛋+碳烤面包